
我喜歡每天凌晨四點半鐘醒來,這已經成了習慣。不論你是晚上如何熬夜,每天凌晨四點半鐘準時醒來這件事情多少讓人痛苦,但又多少讓人興奮。
你想,世人都還沉浸在甜蜜夢鄉里的時候,你卻眼巴巴地醒來,再也無法安然入睡,這難道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痛苦的同時也的確讓人興奮,畢竟新的一天已經開始,新的一天裏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它給人希望,給人無限的憧憬。
我雖然沒有經商,不用那麼早醒來,完全可以睡到日上杆頭才爬起來漱洗乾淨再去吃飯做事,但這不是我的性格。
我的過早起來是有原因的。多年前我在鄉下工作,那可是一個寧靜的鄉村,每天四點半就有一個人用洋剷剷堆放在住所附近的垃圾,久而久之,我也就在每天四點半總是被那種咔咔地鏟垃圾的聲音驚醒。
從此,我便養成了習慣,那就是每天四點半鐘準時醒來。醒來後我能做些什麼呢?總不可能像白痴那樣眼巴巴地望着天花板出神,專程等待黎明的到來吧!我雖然有些惱恨這個過於勤勞的環衞工人,但想想大家生活都不容易,不是為了維持生計誰又會願意那麼早起來工作?
有了這種想法,我內心深處也就基本能夠接受那位環衞工人的過早打擾了,不僅如此,我甚至多了一份同情,同情她的處境。那時,我感到好奇,好奇這位像公雞打鳴般準時的環衞工是大爺還是大媽?
我知道年輕人肯定不會喜歡幹這件又苦又累的工作。幹環衞工作的一般都是五十開外的中年人,這是我直觀中的印象。我心中雖然好奇,但由於懶惰,我並沒有那麼早起來去窺個究竟,我想事情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那是個秋天的下午,天空一片蔚藍,我從山外再次來到住所,猛然間看見一個五十開外的中年人正彎腰仔細打掃住所附近的垃圾,這立馬勾起想要解除我心中迷團的想法。由於對方穿了橘黃色的環衞制服,頭戴配套的帽子,我分辨不出是男還是女,但從體型上看這名辛勤的環衞工應該是一個女人。
出於禮貌,我走上前去,對方似乎發覺有人在接近她。出於本能的反應,她站直了身子,臉上寫滿了生活的滄桑,幾道皺紋深深地刻在飽經風霜的額頭上。我抓住時機,立馬同她打起了招呼,繼而同她攀談了起來:每天凌晨四點半鐘準時起來清理垃圾的那個人是你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件事情搞個水落石出。
對方沒有多少豐富的表情,只是有些木納地告訴我:是的。得到對方明確的答覆後,我進一步追問,你的工作那麼辛苦,每個月的薪水是多少?她有些無可奈何地告訴我,一個月四百五十元,平均每天十五元。我有些吃驚,這樣的工資待遇值得那麼起早摸黑地幹嗎?
只見那位可敬的環衞工心緒極其平靜地告訴我,這件事情總得有人來幹,況且自已年紀大了,出去打工也沒有人要,還不如在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件事情雖然辛苦,但多少能換幾斤鹽巴。
是了,説的是實話,道的是實情。沒有什麼過多的言辭修飾,也沒有什麼為人民服務、保持環境衞生乾淨是每個人應盡的職責那些冠冕堂皇的話語,她只是一個處在生活底層的謀生者。但也正是無數個像她那樣的環衞工辛勤地勞動才給我們造就了潔淨的生活環境,才讓我們過上舒服的生活。
告別那位可親可近的環衞工,我內心頓起波瀾。為了生活,大家都不容易,我甚至為曾經惱怒她每天四點半起來打掃衞生驚擾了自己的春秋大夢而愧疚。
從此,沒有特殊情況,我都學着每天四點半鐘起牀,起牀後伴着秋蟲的吟唱讀兩篇文章,寫幾則心得體會。漸漸地,我也適應了這種生活,而且這種習慣伴隨我走過了許多年,至今已似乎無法更改。
45年的傳承發展,串起了竹溪婦幼人的點點滴滴,那數不清的愛心滿滿的感人故事在竹溪婦幼的各個科室各個病房靜靜上演又悄悄落幕,只有那一面面錦旗和一封封感謝信,在默默記錄着那些温馨。
兄弟姐妹放心不下他,平時把糧油米麪送到家中,還為他添置了電磁爐、微波爐、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現代化電器。空閒時間,利用自己的蔑匠技術,幫左鄰右舍編織竹藍、挎籮、蔑筐等器具,即使他堅持不收錢,大家還是會主動付錢,一年下來,收入不少於五六千...
終於,輪到老楊辦理業務啦!取到錢以後,老楊一如往常在水坪街上添置了一些家裏日用品後,按照原路線乘坐公交車返回家中。的響起來,乍一看,是村書記的電話,便很快接通了電話,只聽到村書記那頭説着:“你今天是不是去水坪農商行取錢了?”
然而峯迴路轉之間,一條大瀑布躍然眼前,急切地想要感受這瀑布衝泄下來的清涼。短短的岱王溝一日遊,伴着夕陽的餘暉結束了,想着馬上又要踏上離鄉的遠程,心裏不禁有一絲不捨,回味岱王溝的美景,深深體會一眼萬年的含義。岱王溝的山水,是我們竹溪兒女的福祉...
不知是被錢光書惡語中傷女士的心遭惡意報復,還是錢光書同那位女士有什麼其他過節,或是私下裏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致使錢光書賭博一事讓那位女士去公安報警後,而且更是被那位女士糾纏不放,老是派出所催案,公安上無奈,只好把錢光書傳喚到了派出所,詢問了...
謝大友當支書不到一個月,黃振民就從鎮上提拔到縣上,當了現在的分管城鎮建設的副縣長。農村大嫂一反常態,怒氣衝他而説:“你看他那個慫樣,村裏的姑娘媳婦能看得上他,笑話!
只見那位可敬的環衞工心緒極其平靜地告訴我,這件事情總得有人來幹,況且自已年紀大了,出去打工也沒有人要,還不如在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件事情雖然辛苦,但多少能換幾斤鹽巴。告別那位可親可近的環衞工,我內心頓起波瀾。
1、凡本網註明"來源:竹溪新聞網"、"來源:竹溪論壇"或"來源:今日竹溪"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竹溪縣委機關雜誌社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竹溪新聞網註明"來源:XXX(非竹溪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719-2729868 0719-2722699